十大偏方
一、拔脓清毒方:古方加减的消肿排脓利器
组方:金银花20g、野菊花15g、蒲公英15g、紫花地丁15g、紫背天葵子15g、半边莲15g、半枝莲15g、芙蓉花叶15g、白花蛇舌草15g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散结消肿排脓。
主治:疔、疮疡、疖、痈、无名肿毒、蜂窝织炎、甲沟炎、深部脓肿等,无论未化脓或已化脓,甚至出现“走黄”症状均可使用。
用法:
· 外敷:水煎浓缩后,用药液浸湿纱布外敷患处,每日多次加药水保持纱布湿润,直至红肿局限、脓头排出。若脓肿较深,可制成纱条引流。
· 内服:重症者每日1剂,水煎2次,早晚饭后服用。
注意:阴疽、阴疮者禁用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二、特效痛风散:快速止痛消肿的外敷良方
组方:七叶一枝花30g、黄柏20g、黄连20g、黄芩20g、生大黄20g、雄黄20g、土鳖虫20g、地龙20g、阿魏20g、枳壳15g、红花10g、冰片10g、白芥子10g。
用法:打成细粉,用蜂蜜调敷患处,隔日1次,一般2小时可见效,轻症1-2次痊愈,重症3-5次肿消痛止。
三、止血生肌散:创面修复的外用良药
处方:
· 方1:制乳没各10g、炉甘石10g、血竭10g、七三丹15g、小叶紫珠叶10g、五倍子10g、龙眼核10g、降真香10g。
· 方2(治下肢溃疡):乳香、没药(去油)、龙骨各10g,血竭6g,七三丹30g,香白芷8g,冰片3g。
用法:共研细末,创面用双氧水消毒后撒药粉,纱布包扎,2-3日换药1次。
疗效:促进“偎脓长肉”,加速溃疡愈合,25例患者外敷2-6次后均结痂收口。
四、补肾强腰方:肾虚腰痛的对症调理方
组成:金狗脊12g、川断9g、桑寄生15g、杜仲9g、牛膝9g、木瓜9g、薏苡仁30g,鲜猪腰子1个(先煎取汤煎药,回民可用羊肾代替)。
用法:猪腰汤煎药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主治:肾虚腰痛(无压痛、敲击痛,伴气短、尿无力、脉虚细等),寒象明显可加补骨脂、胡桃肉各9g。
五、骨科疾病通用秘方:通治风湿、增生、腰腿痛
配方:麻黄10g、艾叶10g、乌梢蛇15g、蕲蛇15g、乳香10g、白芷10g、威灵仙50g、千年健10g、钻地风10g、伸筋草30g、鸡血藤30g、羌活15g、独活15g、牛夕15g、当归12g、防风12g、桂枝15g、木瓜12g、葛根15g、穿山甲15g、蚂蚁50g、黄芪20g、白术15g、一口钟80g、金樱子15g、甘草15g。
服法:加工成粉,每日3次,每次5-10g,三餐前半小时服用,1-3副可根治。
六、慢性支气管炎验方:化痰止咳平喘
组方:桔梗12g、瓜蒌12g、川贝10g(无川贝可用浙贝15g代替)、白前9g、旋复花12g、白芥子10g、制半夏9g(轻症6g)、白茯苓15g、甘草10g、当归10g、陈皮9g、北五味6g、桑白皮15g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先浸泡2小时,武火烧开后文火煎15-20分钟。
七、蝼蛄治淋巴结核:简单有效的食疗方
配方:蝼蛄1个、鸡蛋1个。
用法:鸡蛋一端打孔,放入蝼蛄后封口,文火烤熟,剥壳同吃,每日1个,轻症21个左右痊愈,重症可续服,无副作用。
八、三天根治气管炎方:分时段服药有讲究
配方:白茯苓6g、川贝、杏仁、桑皮、甘草、五味子、京半夏、当归、陈皮各6g。
服法:
· 第1剂:下午5点熬,晚9点服;
· 第2剂:次日晚9点熬,第3天早7点服;
· 第3剂:第4天早7点熬,中午11点服;
· 三剂药渣合熬,第5天晚9点服,均加冰糖水一次服下。
禁忌:服药期间忌烟、酒、茶及辛辣刺激物。
九、胃胀及溃疡神效方:中西药结合速缓解
配方:氯霉素2片、痢特灵1片。
用法:每日早晚各服1次,连服7天,肾功能差者禁服。
十、六味消食粉:胃胀胃溃疡的食疗调理
配方:大麦芽、山楂片、鸡内金、白术、神曲、榔片各30g。
用法:锅内烘黄研细末,每次1汤匙用开水调稀温服,每日早晚各1次。
提示:上述方剂均为传统经验方,使用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,确保对症安全。
特别提醒:本文所涉及之处方用药,仅供临床医生参考,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。
温馨提示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